看起來很帥的Lean3微型電動三輪車,目前正以L5三輪車規範,朝向掛牌之路邁進,什麼是L5之後會解釋,但這車最初是怎麼誕生的呢?日本設計師開發目的乃是針對少子化高齡社會與親子接送為主的都會便利二人載具,但此車比一般摩托車具備更多優勢,如遮風避雨、阻絕廢氣與噪音、具備空調冷氣、還有安全帶設計、後座可安裝汽車等級的兒童安全椅,相信弄個安全氣囊與氣簾都不是問題,只是價格方面可能會有疑慮。總之Lean3絕對比一般摩托車安全且舒適,衝著這點,相信許多人真的會下訂,但背後的發展確實艱辛,因為台灣的二輪文化根深蒂固且「彈性極大」!間接壓縮Lean3的生存空間,且看以下分析。(相關資訊 https://www.lian-car.com/articles/read/40336.html )
首先要說明一件事,日本開發Lean3確實有其必要性,因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關係,加上都會生活緊張、擁擠、忙碌,許多退休人士選擇賣掉市區窄小的房子搬到郊區居住,獨棟房又大又漂亮,價格也不貴,周遭環境寧靜舒適,還可以滿足園藝或養寵物等興趣。然而偏遠地區沒有便利的捷運,交通問題遂成為鄉間生活一大殺手:因為購物、外食、社團、交際、旅遊、就診看病...通通都需要開車,購車需要一筆費用,後續油耗與保修可不便宜,加上過路費停車費,用車成本一點都不低,總之日本的出行費用相當昂貴,年輕人還可以選擇腳踏車、電單車、摩托車,但退休人士可不行,摔一次不只去掉半條命,後續醫療費用可能還會吃掉剩下的退休金!因此Lean3無疑就是這些退休人士的通勤救星,遮風避雨、無二輪傾倒或轉倒等問題、安全無虞、充電成本相對低、不會排放廢氣、對車位的要求相對寬裕...聽起來很完美,但此車為何是台日合作?而不是在日本境內就能獨力完成設計製造銷售等程序?日本企業沒有這筆資金?成本是個考量,摩托車文化也是,畢竟在台灣比較容易取得便宜的機車類零配件,這對Lean3很重要,但Lean3又不能交給光陽或Gogoro等電動機車廠商來生產,因為Lean3牽扯到汽車類板金製造與組裝成形,於是中華汽車順理成章成為最佳合作夥伴。



▲為何Lean3要使用方向盤而非機車的龍頭把手結構?主要目的是為了縮短車身長度,並符合人體供學,達到舒適、容易控制、安全等目的
但台灣的摩托車文化過於發達,甚至達到氾濫地步,加上Gogoro的關係,光陽被迫跟進,因此台灣電動摩托車事業起步又比其他國家更早,加上執法嚴謹度相當「人性」!載小朋友上下學「三貼」毫不稀奇,全家人「四貼」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台灣警察的寬容與包容堪稱英明與造福於民,大大降低百姓的出行成本,老人家騎車、開車上路頻頻肇事,但相關限制還是沒有掐得很緊,之後或許會改變、一如禮讓行人的規矩,但現在真的就是二輪天堂無誤,如此一來...一般摩托車的承載人數豈不是比Lean3還厲害,這也算是台灣奇蹟之一!整體來說,台灣的二輪文化真的太便利、太便宜、太氾濫,導致三輪需求不大,加上四輪老車的稅金與保險費用沒有懲罰與淘汰性的累加,維護成本也不會太高,20年不淘汰都不稀奇。因此售價近30萬元的Lean3純電三輪,即便標榜遮風避雨還有冷氣,但真的要和摩托車與中古老車相比,市場顯然被吃掉大半。剛開始可能覺得Lean3很新鮮,但後來可能會發現,花30萬遮風避雨吹冷氣並解決市區通勤問題,那麼搭小黃或共享計程車可能比較經濟,加上科技執法與檢舉達人同樣氾濫,開車、騎車、停車都要戰戰兢兢,以免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總之Lean3的目標是全球市場,不只是台灣,但Gogoro之前也是這麼說,但開拓新市場真的沒這麼簡單。
言歸正傳,以Lean3的價格來說,確實不算貴,畢竟一台白牌Gogoro在不補助的情況下,要價也是8萬、10萬,而且電池還要租賃並非買斷,比起油車,這樣的價格不算貴嗎?因此多個輪子的Lean3,不只結構複雜,還有車殼、車門、空調、獨立雙座等高成本,內建電池,當然有內建充電座與變壓器等設計,加上開發初期成本一定不低,賣個台幣30萬真的不為過,而且還很帥氣!
然而Lean3畢竟不是目前的主流交通工具,而是偏向個性化的另類選擇,朝向「偉士牌」時尚模式經營絕對有趣,妝點道路風景絕對有Lean3的一份,純粹拼質感、不以量取勝,而且還很環保寧靜,駕馭感受有趣(因為有方向盤,所以就不用騎乘來形容),總之話題性越多越高越有機會,也會有越多人關注,接下來就看原廠要如何出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