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與生活


《觀點》瘋什麼露營?其實你沒有這麼愛!不如出國、住飯店、搭郵輪、爬百岳比較實際...  

不可否認,露營活動盛行帶動了一波露營車與休旅車風氣,但潮水退去了,有沒有穿褲子不要緊,問題是一堆露友與營地主都會「擱淺」游不下去!意思就是這波露營風潮退燒後,多數人皆「認清事實」此一盛況再也回不去,畢竟台灣並沒有這樣的環境,而且露營區收費其實不便宜,為何不住星級飯店當皇帝?唯有專業玩家才能持續這股熱情。

露營風潮是怎麼興起的?還不都是疫情的關係!為了降低人與人之間的室內連結、避免病毒交叉傳染,因此興起了露營風潮,「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成為冠冕堂皇的理由,吸引一票很少接觸大自然、也不太懂氣候環境的露友一頭栽進去,週週曬濕帳成為另類樂趣。就在這露營剛要起飛的階段,我笑了!

露營不是不好,但台灣天氣炎熱、露天活動並不舒適、還要飽受蚊蟲襲擊與叮咬、小黑蚊更是難防,同樣的道理,台灣為何不盛行敞篷車或是露營車?還不就是沒有那種氣候與環境,當然無法像美國那樣造就敞篷車與露營車文化。台灣夏季適合露營的地區,只能往高海拔山區移動,海拔破千僅稍微涼快、破二千才叫舒適。但海拔越高、路途越遠、塞車頻繁、營地狹小、收費昂貴,氣候多變、溫差劇烈,起霧很正常,至於平地不下雨、山上下大雨也很正常。萬一在搭帳時下起雨來,想要在附近找飯店或民宿避難...都不是很容易的事!不是路途遙遠、收費昂貴、不然就是沒有空房間...

▲在美國開著露營車到處旅行其實還蠻爽的!而且沒有國家公園禁止使用露營車與露營活動這種事,但台灣沒有那種環境,當然造就不了這種文化

▲搭帳、拆帳、曬濕帳真的很麻煩,因此車宿成為最佳露營方案,空間雖然小了點,但隔音效果好、溫差不會太大、遮光效果不賴、下大雨也不用緊急撤帳,如果是純電動車還能爽吹整夜冷氣,臨時想去商店買點啤酒暢飲也有機動性,誰跟你在那邊濕帳來、濕帳去...

許多人根本不知道高山氣候多變、空氣稀薄、紫外線強烈、溫度與濕度變化劇烈等的問題,容易出現缺氧、體力下降、身體不適、皮膚乾癢、不小心動就曬傷等症狀,因此一趟高山露營下來,往往搞得渾身不對勁,完全沒有達到放鬆目的,反而因搭帳、拆帳、煮飯、盥洗、如廁、趕蟲、塞車...等例行公事,結果累得跟狗一樣,但最後竟發現...其實你比狗還要累!

那麼夏季如果在平地或海邊露營會怎樣?保證熱死你!晚上睡不著、白天只想找地方躲太陽,即便攜帶行動冷氣,其效率未必能讓您一覺到天亮,問題是天亮後還是得面臨炊煮、清洗、拆帳...等麻煩問題,搞得滿身是汗、帶著渾身臭味回家去...

個人從高中就開始爬高山,大學期間收集約60座百岳登頂紀錄,工作後仍繼續爬,總共撿了約80座百岳山頭,但是像很難攻克的中央尖山、安東軍山,則是去過四次之多,雪山、玉山、奇萊、南胡...等大眾路線,甚至達十次的紀錄,至今過夜登山活動次數破百...但是叫我帶著全家去露營幹不幹?答案是不幹!何必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台灣七成都是山林地帶,因此登山才叫做親近大自然,景觀壯麗但海拔落差極大,對體能是嚴苛挑戰,此外還有山豬、黑熊、山羌、水鹿...作伴,沒把握請先走走從一日來回的郊山,不要急著買齊裝備上高山

原因很簡單,如果您怕吵、怕亮、怕熱、怕冷、怕蟲、怕累、怕麻煩,而且這個不會、那個不會,怎麼不考慮出國、住飯店、搭郵輪、輕旅行...何必拿露營折磨自己?況且露營裝備很貴,比普通登山裝備更貴,至於營區收費則是越來越貴!早已超過民宿價格,何必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更何況如果您後悔想要退坑,這些二手露營裝備往往賣不出去,目前登山裝備還有交流空間,但二手露營裝備正面臨「想送都送不出去」的慘狀!如果您真的想親近大自然,建議往登山方向走,走得長也走得久,也不會像露營那樣動不動就喝光好幾瓶酒,誰說露營是很健康的活動?

如果您還是堅持要露營的話...可直接花錢租帳與包餐,還附帶免費的蚊子電影館,只需自備足夠的現金與酒水,如果還要自己搭、煮、拆、塞、曬...該自問有沒有這麼勤快這麼愛…

換句話說,硬派、DIY屬性的重度露營活動,一定要有幾位非常能幹的苦力,即便颳風下雨也能獨力完成搭帳與拆帳艱鉅任務,並經常性地維持帳內乾爽整潔舒適,且適時供應烤肉、時蔬、冰飲、零食、酒水,晚上還有各種電影欣賞會與串門子時間,一早還提供三明治與咖啡。好的,你贏了!

如果找不到這等任勞任怨還不會該該叫或隨意罷工的「露營機器人」,還是不要挑戰重度露營活動比較妥當,不如花錢去木屋或創意露營區體驗體驗就好,但不便宜、也不容易預定喔!所以說就是點到為止、不需要沉迷,以免造成荷包二度傷害…

更何況露營區與周邊環境其實就這樣,想親近大自然、看看壯麗的風景,應該去嘗試登山活動,不然出國、搭郵輪都行,露營區並沒有太多的湖光山色讓您盡收眼底...

▲露營越來越偏向「親子活動」也就是給小朋友充分放電的時間與空間,因此需要很多的娛樂節目與美食餐飲等配套設計,需要有規劃與有規模的大型露營區,此外還要兼顧交通便利與收費合宜,誰說很好經營?

▲小而美才是真正的露營饗宴,買超大的豪華帳棚、搞一堆炊煮裝備只是在折騰自己,一旦下大雨就毫無用武之地,而且買的時候很貴、賣的時候沒價!

▲想體驗露營樂趣,可以從這種規劃完善的豪華露營區著手,但價格不便宜、訂位很不容易而已...

講幾個經驗~爬山很怕遇到打呼、賴床、心寬體胖佔空間的豬隊友,睡不好何來的體力在高海拔地區行走?住山屋通舖更是種折磨,半夜1點打呼聲響此起彼落、2點有人起床準備攻頂看日出、3點有人去尿尿、4點有人說夢話、5點有人煮早餐...搞得大夥通通失眠陪葬。露營區其實就像是個山屋大通舖,彼此干擾嚴重,帳棚又沒有隔音可言,鄰帳小孩咳嗽發燒哭鬧一整夜...你能、你敢、你好意思幹樵他嗎?

所以我的登山裝備中,一定會有耳塞眼罩,青蛙或蟬叫一整晚也不怕(真的很吵),睡到七、八點也無懼亮光,但是您真的會準備這些東西去露營嗎?如果平常沒有這些習慣,露營時當然不會帶,此時唯一辦法就是...把自己灌醉吧!總之,睡帳棚絕對沒有住飯店那麼寬闊、舒適、寧靜、便利、高隱私、遮風避雨,而且飯店還能提供許多美食餐飲、休閒娛樂、親子活動、周邊行程、交通接駁...而且不一定貴!

此外,因政府想要推動無痕山林與無痕露營,因此對露營區的要求相對嚴苛,但目前露營區必須朝向多元化發展,大幅擴張遊樂設施,最好還有地方可以玩水,方能吸引露友的到來,無疑就是和法規背道而馳,所以合法化的營區非常少,多數都處於模糊地帶,對活動安全並沒有什麼保障。

最後,如果沒有養成習慣並培養出興趣,就不要一頭栽進去!瘋單車、瘋百岳、瘋露營都是前車之鑑,現在還有瘋羽球、瘋棒球、瘋籃球、瘋健身...,還好後者的開銷不會太高還算OK,總比沒事就是低頭滑手機來得好!但是如果您的球技不好、運動細胞不發達、沒有持續運動的習慣,真的沒必要買五千、六千起跳的頂級羽球拍,但入門玩家往往會買好幾支,李寧、YY、勝利三大品牌知名攻擊拍、控制拍、速度拍各來一支!其實昂貴的選手拍新手壓根駕馭不了,到頭來只會傷了關節與手腳...裝備絕對不是越貴越好...

當然,還是會有一票瘋子繼續瘋露營,就像我仍想找機會爬百岳去,但這是好事,用心經營的優質露營區得以活下去,相信收費也會越來越合理,露友變少了也就不會這麼擁擠、也不會有白目人士整天打麻將或唱KTV,因此精緻的高品質露營、大人小孩才能玩得更開心,而且露友間的情誼聯繫會更緊密,畢竟是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一群!解散前直接相約下一次,加上大家都已磨成專業人士,互相照應已是習慣中的事。好的,有時候「人」才是露營區內最美的風景,爬山未嘗不是如此,和對的人走在一起、睡在一起、吃在一起、笑在一起、開心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