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特原廠8月11日宣布於美國在地組裝工廠投資 50 億美元、約1500億台幣之驚人數字,就是為了要建設極具未來性的「福特電動車生產系統」,初期受惠的工廠為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組裝廠,以及密西根州 BlueOval 電池公園,並創造超過 4,000 個就業機會。福特原廠稱之為「T型車時刻」,緬懷當年首創流水式生產線取代原地人工組裝之創舉,大量生產福特T型車之後(1908~1927),市佔率達到驚人的五成以上,成為美國甚至全球第一大車廠!不過「福特電動車通用生產系統」並非要生產復古T型車,而是要用於快速生產價廉物美的全新中型純電動皮卡,希望藉此再度壟斷市場。當然,目前有反獨佔事業相關法律,所以用「壟斷」一詞顯然不妥,那就來個「席捲」美國中型皮卡市場吧!當然,福特也希望能席捲全球市場,要搞就搞大一點。「福特電動車通用生產系統」與常規的設計與生產方式截然不同。傳統的線性組裝一開始就把整個車架組裝在一起,然後再將各模組與零配件慢慢結合上去,精進方式就是Toyota最先提出來的多款不同車型於同一條生產線混合生產,俗稱混線生產,之後的改良版有Tesla的工業3.0模式無人自走車組裝,瑕疵品隨時可以下線進行問題排除,但組裝過程還是屬於線性流程。至於「福特電動車通用生產系統」乃是設立三個獨立的分支:前部電池、後部電池、中央的結構電池,因此電池本身對車輛結構至關重要。當這三段電池模組建構完成時,蓋在其上的內飾、座椅、地毯、控制台...等所有部件也都會逐步堆加上去,接著再將這三大部分結合在一起,大致上就完成了一輛新車的組裝程序。前、中、後三個獨立電池模組的裝配過程都是獨立且同時運行,最後再匯合組裝成一輛完整的新車,就組裝部分效率提升40%,對於一輛新車從製造、下線、檢驗、運輸……到消費者的手中,整體時間可以節省15%。

「福特電動車通用生產系統」將率先應用在一款售價 3 萬美元起、基本售價台幣90萬的中型純電動皮卡(過往這樣的新車至少要4萬美金以上),福特將在 2027 年推出這款電動皮卡,將使用先進的方形磷酸鐵鋰電池,非一般的圓形柱狀電池,且加速性能預計計將與 野馬跑車一樣快,不是指四缸不怎麼狂野的野馬,而是劍指Mustang GT V8的0-100km/h「4秒台」。方形電池本身不含鈷和鎳,有助於節省空間、減輕重量、降低成本,新技術亦將調整電池模組的高度與重心,從而提升操控性能,並創造更寬敞的座艙空間。福特原廠種種創舉,乃是回應中國電動車對於全球汽車製造商構成的「生存威脅」!2027年將推出的純電動中型卡車只是個開端,之後當然會包含乘用車等多項產品,畢竟皮卡在美國屬於商用車的範疇,直白話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但福特的目標之一,就是讓純電皮卡「乘用車化」或說是休旅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