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外在因素影響自駕車實驗,不友善環境與用路人道德是主因  

撰文:蔡至兼 Chien

自駕車在這幾年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科技趨勢,無論是哪種階段等級消費者購車都希望配置ADAS系統,以目前市售車來看幾乎都落在Level 2等級,離真正的無人駕駛還有一大段距離,而日前發生在彰濱工業區的WinBus自駕電動小巴意外,深入探討後發現其真正原因是人為,並非系統出問題,而台灣是否能達到自動駕駛,就技術層面問題不大,但環境與用路人道德才是阻礙的最大隱憂!

由ARTC領軍國內18家業者共組MIT自駕電動小巴WinBus計畫,在2020年3月20日正式首航上路,啟動為期一年的「鹿港彰濱智慧觀光接駁」營運實驗計畫。然而經過四個月左右卻發生第一起意外,ARTC經理許文賢說:「這起意外是人為操作不當所致,當初路線規劃時基於安全考量,某些路段必須從自動切換成人工手動,問題就出在這個環節,由於WinBus是自駕車,因此取消傳統方向盤並以旋鈕輔助,雖然隨車人員已有一定的熟悉度,但一時緊張未察覺旋鈕操作不當才會釀成意外。」

在「鹿港彰濱智慧觀光接駁」營運實驗計畫中,勤崴國際為實驗計畫的申請人,其定位在於營運服務的串連,ARTC則扮演整車提供的角色,但因為這個案子是一個「創新的實驗計畫」,因彼此都需互相的協調與學習,自駕車又與道路環境及智慧交通建設有關,所以從案件的申請和服務規劃都是以「協同合作」的模式進行,交通週邊的溝通與串連也是由勤崴國際則擔任主要角色。據勤崴國際經理劉家慶表示:「目前由勤崴國際規劃的無人自駕車實驗場域除了彰濱,新北淡海等地也陸續展開,民眾對於這種新奇的移動載具興趣非常高,搭乘過後的反應都相當好,因此也將規劃更多的路線,並結合當地商家,希望能創造雙贏的局面。同時藉由5G的發展,接下來將有助於自駕車技術升級,舉例來說,V2V所需要的即時路況就可在最短時間內傳輸回行控中心,再由行控中心給行駛中的車輛,這就可避免如塞車、施工路段。」

此外,許文賢則認為:「雖然目前在沙崙有個自駕車測試場地,但嚴格來說腹地仍太小,畢竟在未來自駕車是必須融入整個實戰情境的虛擬道路。且縱使現階段已經是Level 4,但自駕車必須面對道路環境複雜度及智慧交通設施完整度,因為這些條件都會影響車輛的判斷邏輯,簡單來說自駕車運行仍是高度客製化設計,所以台灣要能在自駕車領域拔得頭籌,必須建置一個符合實際道路規模的封閉式大型實驗場。」

探究其真正的肇事原因,系統面並沒有問題,但問題出在人為操作上的疏失,怎麼說?為了達到真正的自駕車,這輛小巴裡頭並沒有安裝方向盤,而是以旋鈕來取代,好了,玩過遙控車的人應該都知道,靠旋鈕要拿捏轉向需要一定時間熟悉否則很難掌控,尤其對會開車、長期掌握方向盤的人來說更甚;再者旋鈕是沒有力道回饋,轉多少角度、車輛輪子角度轉多少都須靠經驗而定,「不過有了這次的經驗後,ARTC已立即加強隨車安全人員對於系統的認識與專注力的訓練。同時也會改善系統人機界面,同時日後也會增加道路環境改善模式,以避免日後類似的意外發生。」許文賢表示。

至於對自駕車來說什麼樣的環境才是友善?無論是許文賢還是劉家慶,兩人都認為,自駕車是國家級的科技戰略,因為牽扯層面包含感測系統、圖資、定位、5G及AI等,且各種技術都必須進行整合,技術面來說離全面應用還有一小段距離,但真正要克服的是,台灣的環境實在無法進行人車混流實驗,其實在國外也發生不少自駕車在測試時發生意外,這顯示在道路上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但就盡力將一切做到最好,並制定相關的流程規範,一旦日後準備就緒便可上路,讓民眾享受到真正的自駕車生活。

台灣在IT領域的科技力與成就是無庸置疑,但所有用路人都身處於不友善的環境中,更別說是專門測試ADAS的半封閉環境,原因除了民眾道德問題,道路設計、路標規劃、路邊環境等都會影響技術發展,而這恐怕也是各國發展自駕科技時所面臨的難題。

***本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