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車試


真正的電動“車”。JAGUAR I-PACE試駕  

有句很有名的話是這樣說的:車子不過就是四個輪子加上一個沙發。

那電動車呢?

撰文:郭正浩 Marco

攝影:郭正浩 Marco

就我個人而言,TESLA的產品其實被我歸類在“3C”類別,他們做的車比較像是一個可以載人移動的平板(或手機)。所以我一直沒有很喜歡TESLA的產品,甚至還有點不欣賞他們的品牌操作以及企業經營方式,但卻也不得不說,TESLA的出現著實迫使其他車廠對純電動車的研發更加“積極”,也才讓我們今日有JAGUAR I-PACE這樣的車可試,還有接下來的Mercedes-Benz EQC、Audi e-tron。

而在試過I-PACE之後,我更可以確定TESLA是3C產品,但這並非貶義,只是在我看來兩者的設計理念不同罷了,TESLA的愛好者們不用過度激動。

至於I-PACE,他確實是一台“車”,因為JAGUAR本來就是坐車的,他們考慮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用車主在考慮的事情。只是這輛車提供動能的來源由燃料改成“電”,其他部分使用起來,就跟我們習慣了幾十年的車一樣,沒有什麼惱人繁瑣的新奇介面,不需要一個人在旁邊跟你按部就班地講解說明,你依然能夠馬上知道該怎麼“使用”I-PACE。

不過讓我有點落差的是,從試車前的產品說明會到上市發表會,JAGUAR一直在講自己的賽車血統、講自己這幾年在電動方程式上的投入,最終要強調的就是“性能”、強調I-PACE是一台“性能SUV”。而我過往對於JAGUAR房車產品的操控表現一直是讚譽有佳,所以即便JAGUAR休旅我認為表現不及房車,但在經過了產品說明會的洗禮之後,我心中還是對於I-PACE有著濃厚美好想像,幾乎是用“雀躍”的心情在等著試車。

但,I-PACE的實際表現著實跟我心裡期待的有落差,不過這落差並不是失望,只是我的期待過高,這是我的問題,而且我也並不是說I-PACE的操控不好,因為如果要拿去跟現在唯一有的純電休旅TESLA Model X相比,那I-PACE贏過Model X大概兩個光年。但若跟其他燃油車比,I-PACE在操控上確實不是那樣出色,至少不會是JAGUAR一直強調的“賽車血統”。而若要以I-PACE這個級距來看,我認為操控最強的就是PORSCHE MACAN,假定把MACAN的操控設95分好了,那I-PACE在“操控”部分的表現,我想應該只有70分左右(或許再少一點)。

誠如我前面所說,我過去就覺得JAGUAR在做SUV比起做房車還差了一點,畢竟JAGUAR做休旅也不過是這幾年的事情而已,更別說是做一台從來沒做過的純電動車。所以,開著I-PACE劈彎,可以發現全車重心都集中在底盤(因為有很重的電池嘛)。重心低當然是好事,但I-PACE還是有車高的,再加上避震器行程較長、阻尼較軟,還有那無可避免的車重,所以過彎時的感覺就是四個輪胎定在路線上,但車艙卻一直往外拋,然後再把四個輪胎往外拉,造就一種“車體”與“底盤”在互相抗衡的感覺。

I-PACE會把避震器設定的如此之“舒適”是讓我最驚訝的部分,因為JAGUAR不停的在強調賽車血統,所以我原本以為I-PACEC會有個硬梆梆的避震器回饋。但是並沒有!不但沒有,這避震器還軟的像是賓士一樣舒適。要知道若論舒適,I-PACE應該是我至今坐過最舒適、行路質感最好的JAGUAR了,比起旗艦XJ的還要來的好。事實上我也覺得休旅車本來就該舒服點,因為車重與車高都是很難克服的先天宿命,硬要去對抗物理特性,通常都只是落得兩敗俱傷,吃力不討好。

所以,我認為I-PACE是一台好車、很優質的休旅車,他坐起來舒適、行路質感出色、內裝具科技感、空間也足夠四人使用(對是四人),再加上帥氣的外觀,這就是一台很稱職的“高貴休旅”,很適合多金新貴選購給家中女性,自己偶爾開出門也是帥氣典雅,更別說還有自帶主角光環的“電能驅動”。

但!他的操控性真的就是不像宣傳的那樣,準車主們如果要買來“呸”,那可能會有點失望。但!I-PACE是有底子的,你可以感受到他有一個強韌的底盤還有車架,主要問題,抱歉不能說是問題,主要癥結點就在於避震器軟,所以如果你願意把避震器給換了,我相信I-PACE絕對會有虎虎生風的亮眼表現。

至於推力...電動車的推力真的不是開玩笑,油車上絕對找不到這種體會,要想捉弄車上乘客,起步時全“電”門下去就對了。

目前I-PACE共分為兩車型導入台灣,分別是400 S以及400 HSE,但兩車型採用了同樣的動力輸出,因此可行駛里程沒有不同,甚至輪圈都一樣是20吋的,彼此的主要差異是在一些諸如全景玻璃天窗、抬頭顯示器等這些豪華性配備。不差錢的自然直接攻頂,只是想買個電動捷豹來感受一下的,選擇S版即可。

我想,I-PACE的來臨代表台灣也真正的開始跟這波“電能”浪潮接軌,接下來還有EQC以及e-tron相繼登場,但以現階段來說,純電車款終究還是“不差錢人士”的專屬玩物,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供養電車的條件(錢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有可以充電的車位。),再加上內燃機的技術持續進步,我依然認為油電混合才是對台灣最好也是最容易的選擇,政府單純選擇電動車做補助,事實上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盲從,沒辦法解決到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說了,說多都是淚,我還是專心試車吧。

*此座椅為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