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與生活


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與大鵬灣  


汽車媒體每年到大鵬灣參加活動少說也有個四次五次,但沒料到今年第一次踏上大鵬灣竟是參加它的畢業典禮。不知道是否因為心中多了點離情,總覺得不過幾個月沒見,一旁的雜草似乎又長了些,佇立在場中的日據古蹟更頹圮了點。真是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趕在歇業前的周間,跟著好友來大鵬灣緬懷一番。有車手想趕在封關前刷單圈當紀錄保持人,有媒體同業將在自己的兩輪愛駒運下來,要為自己留個紀錄。而我,則是懷念烤饅頭跟烤肉攤的滋味。不管為何,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懷念這條賽道。

隨著麗寶賽道開幕,多數車廠在嚐鮮與節省通勤時間的考量下,今年多數有關賽道的活動多捨大鵬灣而就麗寶。雖然麗寶至今未通過賽事檢驗,無法舉辦任何兩輪或四輪賽事,但有了兩條賽道,總覺得台灣似乎進步了一點,總使還是賽車荒漠,但總是多了點綠意。

對於車廠或麗寶,舉辦賽事根本不是發展重點,內行人都知道賽車在台灣根本不是賺錢的生意。因此哪怕場租貴了近一倍,車廠辦活動照樣買單,多出來的場租就拿到大鵬灣的高鐵費與住宿費來補,算一算還賺。

竟然賽車不是門賺錢的好生意,為何車界對大鵬灣賽道的歇業感到如此惋惜?因為一條可以辦賽事的國際賽道,不是外界口中的飆車天堂,它更是台灣與國際賽車運動的接口。

此外,賽車場也帶動汽車媒體與改裝業的好夥伴。早期媒體要集評運動車款總是得到TIS跑個幾圈見真章。無論是改渦輪、改排氣管、改避震的,也是得到TIS刷個單圈,賽事成績就是最好的廣告。連帶的福利社的水餃、山腳下的控肉飯,都是許多人的回憶。如今TIS回歸成農園,台灣的改裝市場變得更好?還是更嚴峻?

大鵬灣賽道開幕至今不過8年,你會發現從TIS到大鵬灣,兩輪車手開始用上暖胎包,四輪車隊編制也越來越有一回事,有技師、有賽道管控、還有負責選定輪胎設定胎壓的,這些都是「一條可以辦賽事的賽道」帶給台灣人賽車運動的進化。

以前四輪在TIS 跑個55台、56台就可以說自己全國制霸,而當大鵬灣舉辦Audi R8 LMS Cup時,我們才驚覺原來這就是職業的差別啊!後勤團隊整備的功力,車手專注的表現。從李勇德的1:44.893,到愛沙尼亞車手Martin RUMP創下的1:37.782,再再讓台灣賽車選手發現,我們雖然不夠好,但我們還有目標、還有機會努力趕上。

兩輪賽事同樣如此,從過去的跑進兩分內就是全台最速,到現在沒進1分50秒要上凸台都很拼。藤原克昭在ARRC創下1:45.360,到澳洲車手Mike Jones 1:42.700創下的場地紀錄,都給予台灣車手新的視界與鼓勵。

現在多在海外參加賽事的重機車手江直螢也說,1:42.700數據不是壓力,而是驅使你進步的動力,你總會告訴自己如果別人可以,沒有理由我做不到。現在出國跟跟世界各地好手較勁,回到台灣就拼命練習讓自己更進步。但前提是你得有條可以比賽的賽道,大鵬灣沒了,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

除了選手、媒體與協力廠商外,其他人也需要修一門賽車社會學。東港當地人對大鵬灣賽道的存廢支持反對比例大概是50/50。位在市區附近的民宿老闆就說,東港雖然有鮪魚季有燒王船,但多條賽道總是多點人潮。他雖然支持賽道繼續營運,但他也說其實噪音問題也一直都在。

在順風時,市區還是可以聽到賽車聲,何況是周遭兩個社區的居民了。(對,大鵬灣旁邊不是完全都是農田水岸,一旁其實還有兩個社區,還住了不少人)。但我們捫心自問,對於噪音管制、賽道禮節、慢車讓道等,我們做得夠好了嗎?(把塞在排氣管的鋼絲絨拿出來吧!)。畢竟不是你的賽車就等於一切,學著溝通、共生共榮才是這些賽道更想教給我們的事。

無論是小英、郭董還是一心樣要讓高雄發大財的國瑜,雖然賽道在屏東,但其實也帶動如拖車業者、Show Girl、維修等商機。對執政者,不能決戰賽道難到得決戰街道?年輕人慢慢從街道小英雄轉型朝國際新秀盃下選手努力邁進的同時,我們卻得跟他們說,大鵬灣打烊不營業了,自己想辦法吧!

在心心念念舉辦F1或MotoGP之前,不如先想想如何推廣基層賽事吧,要蓋F1賽車場,不如先幫大鵬灣賽道續命吧!